地震自救逃生
發(fā)布時間:
2012-11-15
新聞詳情
下面介紹地震自救逃生九種方法。
1、選擇夾角避震。
地震發(fā)生時,立即選擇炕下、床前、桌下,蹲身抱頭,以躲避房蓋、墻磚等物體的打擊。因為炕、床、桌、衣柜等的下面,可以形成遮避塌落物體的生存空間。但要注意切勿鉆到床底下,床和桌子要堅固;衣柜不能是板式的,不要太高,太高可能傾倒。
2、選擇廚房廁所避震
如果住的是水泥現(xiàn)澆板或水泥預制板屋頂?shù)姆孔樱卣鸢l(fā)生時,應立即進入廚房、廁所等處,因為這些地方開間小,有上下水管道連接,既能起一定支撐作用,又可能找到維持生存的水和食物,有可能減少傷亡。其弊端是回旋余地小,對人體缺少遮擋物。
3、首先保護自己。
要盡可能多的保存有生力量。地震發(fā)生在一瞬間,不容多考慮,應當機立斷,先保護好自己,如果有可能順便再保護別人。要記住:只有保存了自己,才有可能去搶救他人。這與“災難襲來各自飛”是不同性質(zhì)的問題。這里的“保存自己”是為了更多地搶救他人。唐山地震時,我看到了許多丈夫摟著妻子兒女或妻子摟著孩子死在一起的尸體,真令人扼腕唏噓。有人已經(jīng)逃出來了,在聽到妻子兒女呼救后又鉆入廢墟,余震來時,和家人一塊震亡。還要注意自己脫險后,要先救活人,先救容易救的,然后再救難救的。以爭取時間,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形成強大的救人隊伍。
4、護住頭、口、鼻。
如果自己已經(jīng)被埋在了廢墟下面,千萬不要驚慌。要頭腦冷靜,先用手保護好頭部和鼻子、嘴,以免受傷害和灰土窒息呼吸道。在手能動的情況下,先用手扒掉擠壓身體的土石磚塊,增大活動空間。如果四肢或上肢被壓住不能動彈,就要注意保存體力,養(yǎng)精蓄銳。此時,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千萬不能絕望,要堅定自己能活下去的決心,要以頑強的意志,等待救援。面對死神,哭是沒有用的,唯有自救互救才有活的生路。唐山人在搶險救人時沒有一個人哭泣,只是在9月9日毛澤東逝世時才發(fā)出了震天的哭聲。
5、不要大聲呼喊。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地震時被砸在里面后,要立足于自救,千萬不要大聲呼喊,盡量減少體力消耗,你堅持的時間越長,獲救的可能性越大。須知被壓在里面的人聽外面的聲音清楚,而外面對里面發(fā)出的聲音卻不易聽見。要積蓄體力,聽到外面有人時再大聲呼救。我同學妹妹的小伙伴,和她一起被壓在房蓋下,身上沒有一處傷,就因大聲呼喊,精疲力竭,約兩個小時后就死去了。
6、積蓄水源節(jié)省使用。
水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困在里面,要千方百計找水。沒有水要找容器保存自己的尿液飲用;沒有尿要找濕土吮吸。要做較長時間打算,液體只作潤唇、小飲而絕不可大喝。如果困在里面時間過長,就要找一切可能吃的東西充饑。
7、鞏固生存空間。
困在里面,首要的是保護好自己。要盡快用磚塊將頭上身上的屋頂板頂住,以防止在余震中把自己砸傷。要想方設法用棍子給自己捅出一個出氣孔,以防止窒息。
8、創(chuàng)造逃生條件。
困在里面,只要能動,就要想方設法鉆出去。要尋找可以挖掘的工具,如刀子、鐵棍、鐵片等用來挖掘廢墟。要憑眼睛和耳朵、感覺找準逃生方向:那里可以看到光線就說明距離短;那里可以聽到聲音就說明距離近;哪個方向感覺風大就說明距離近等等。
9、堅持就能勝利。
需要強調(diào)的是,被埋在廢墟里面的人,只要能堅持下去,生存率還是很高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市區(qū)約有86%的人被埋壓,在極震區(qū)約有90%以上被埋壓。以數(shù)字計算,在近70萬市民中,約有63萬人被埋壓,其中死亡近10萬人,約占被埋壓人數(shù)的16%。當時的唐山平房占多數(shù),和今天的汶川情況相近。
地震是地球內(nèi)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或因人為因素而引起的地球表層的振動而形成的建筑物破壞、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噴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壞和海嘯。因地震造成的次生災害有火災、水災、煤氣、有毒氣體泄漏,細菌、放射物擴散、瘟疫等對生命財產(chǎn)造成的災害。地震是一種危害極大的自然災害。我國是個多地震的國家,發(fā)生在我國境內(nèi)的地震具有頻率高、強度大、震源淺及分布廣等特點。因此,我國成為世界上地震傷亡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之一。對此,社會公眾普遍懷有恐震心理,甚至談震色變。
防震自救常識
一旦地震后,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逃生,但至于怎么科學逃生自救,還得聽專家的。地震局官員介紹說,萬一地震,身處不同場所就得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但奪門而逃是最不明智的選擇,除非你住在平房里,在短短幾秒鐘內(nèi)能跑到安全地帶。否則,最好就地避震,等首震過后,再迅速撤離。
震后很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所以學習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地震發(fā)生時,至關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頭腦,鎮(zhèn)靜自若的態(tài)度。只有鎮(zhèn)靜,才有可能運用平時學到的防震知識并判斷地震的大小和遠近。近震常以上下顛簸開始,之后才左右搖擺。遠震卻少上下顛簸感覺,而以左右搖擺為主,而且聲脆,震動小。一般小震和遠震不必外逃?!∮纱丝梢?,地震,雖然目前人類還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災害降到最低限度??偨Y有以下幾點:
1.保持鎮(zhèn)靜在地震中十分重要,有人觀察到,不少無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傷或擠壓傷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潰,從而失去生存的希望,亂喊、亂叫,在極度恐懼中“ 扼殺”了自己。這是因為,亂喊亂叫會加速新陳代謝,增加氧的消耗,使體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時,大喊大叫,必定會吸入大量煙塵,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傷亡。正確態(tài)度是在任何惡劣的環(huán)境,始終要保持鎮(zhèn)靜,分析所處環(huán)境,尋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傷和擠壓傷是地震中常見的傷害。開放性創(chuàng)傷,外出血應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時呼救。對開放性骨折,不應作現(xiàn)場復位,以防止組織再度受傷,一般用清潔紗布覆蓋創(chuàng)面,作簡單固定后再進行運轉。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進行固定。并參照不同傷勢、傷情進行分類、分級,送醫(yī)院進一步處理。
3.妥善處理傷口擠壓傷時,應設法盡快解除重壓,遇到大面積創(chuàng)傷者,要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用干凈紗布包扎創(chuàng)面,懷疑有破傷風和產(chǎn)氣桿菌感染時,應立即與醫(yī)院聯(lián)系,及時診斷和治療。對大面積創(chuàng)傷和嚴重創(chuàng)傷者,可口服糖鹽水,預防休克發(fā)生。
4.防止火災地震常引起許多“次災害”,火災是常見的一種。在大火中應盡快脫離火災現(xiàn)場,脫下燃燒的衣帽,或用濕衣服覆蓋身上,或臥地打滾,也可用水直接澆潑滅火。切忌用雙手撲打火苗,否則會引起雙手燒傷。消毒紗布或清潔布料包扎后送醫(yī)院進一步處理。
5.同時要預防破傷風和氣性壞疽,并且要盡早深埋尸體,注意飲食飲水衛(wèi)生,防止大災后的大疫。
學校避震
1.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 2.不要回到教室去。 3.震后應當有組織地撤離。 4.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前! 不要到陽臺上去!
家庭避震秘笈
1.抓緊時間緊急避險。如果感覺晃動很輕,說明震源比較遠,只需躲在堅實的家具旁邊就可以。大地震從開始到振動過程結束,時間不過十幾秒到幾十秒,因此抓緊時間進行避震最為關鍵,不要耽誤時間。 2.選擇合適避震空間。室內(nèi)較安全的避震空間有:承重墻墻根、墻角;有水管和暖氣管道等處。屋內(nèi)最不利避震的場所是:沒有支撐物的床上;吊頂、吊燈下;周圍無支撐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鏡子)和大窗戶旁。 3.做好自我保護。首先要鎮(zhèn)靜,選擇好躲避處后應蹲下或坐下,臉朝下,額頭枕在兩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邊牢固的物體,以免震時摔倒或因身體失控移位而受傷;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或后頸;保護眼睛,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保護口、鼻,有可能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
宣傳圖片:地震逃生http://mat1.gtimg.com/gd/pic/news/taosheng
最新資訊
[2025-04-22]
[2025-04-11]
[2025-03-06]
[2025-02-19]
[2025-02-19]